每逢农历三、六、九日是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的赶场日。这一天,镇街集市异√常热闹,重庆市巴南区石滩供销合作社理事长刘顺友也忙碌起来,除了为村民配农配、种子,他还要负※责农膜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。
近日,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,他高兴◥地说,经过多年宣传、实践,镇上九成以上村民已认识到农膜回收处■理的重要性,现金收购、以物换购等模式也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优惠。
农膜,也叫农用地膜,西宁污水处理设备,主要成分是聚乙烯。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、保持土壤水分、防止害虫侵袭、促进农作物生长】功能,是我国农业稳产高产的功臣之一。但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难以降解,对土壤造成污染和损害,形成大面◎积白色污染,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近年来,为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重庆市创新废弃农⊙膜回收利用模式,巴南区也印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,在开展“废弃农膜”工作中,积极宣传农膜回收的好处,督促相关村社、农业企业做好农膜回收利用工作。
在石滩镇万能村、方斗村、双寨村、天台村,都设置有村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。石◤滩供销合作社则是位于镇上的服务点,具有扎根农村、贴近农民、服务农业和农资供应等优势。加上区级的废弃农膜贮运点,巴南区已形成村、镇街回收转运、区级贮运的三级回收体系。
“2019年最开始做农膜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时,老百姓很多都半信半疑。”刘顺友回忆,推行回收之初,政府采用3斤废弃薄膜换1斤新膜的模式,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,村民们开始“口口相传”,建立“不再把薄膜随意丢弃”的意识。
经过3年运营,废弃农资回收的模式愈发成熟。刘顺友介绍,如今村民→们带着废弃农膜、农药包装废弃物上门,可选择现金收购、以物换购两种方式回收。现金换购是一公斤农膜换1块钱,一公@斤大棚膜换2块钱,也有村民选择等价换取种子、肥料等农资。目前石滩供销合作社回收点一个星期大约能收200至300公斤的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。
“之前,田里、水沟里、河边,到处都能看到废弃的农ξ 膜。村民不知如何处理,往往拿去焚烧,造成大气污染。”刘顺友说,废弃农膜还造成土质破坏,犁地时,农用机一开工,齿轮很快就被农膜绞起,对复耕、农作物种植都有影响。如今,刘顺友再下村,已很难看到废弃︼农膜的身影,村民们开始有了回收意识,都积极主动地捡拾,石滩镇还广泛发展镇里的种植大户,承担回收任务,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。
重庆市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三年多来,通过整合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网络,减少贮运中心环节,大幅减少了农药包装物、废弃农膜等回收费用,该区的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。同时增强了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环保意识,养成了自觉捡〒拾的良好习惯。
截至2021年8月,巴南区已回收废弃农膜202.0571吨,其中地膜66.8927吨、棚膜90.8944吨、包装袋44.27吨,交售加工企业废弃农→膜量194.7吨,其中地膜63.39吨、棚膜89.485吨、包装袋41.825吨,回收率达90%以上。(记者 钟旖)